宝鸡日报社的六次迁址
日期:2017-07-25 作者:王东玉   发布人:渭滨区政协 

《宝鸡报》(后改为《宝鸡日报》)从1985年元月1日复刊(在此之前,曾有过《新宝鸡报》和《宝鸡市报》,后停刊。)至2001年5月新建的办公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,其间先后六易其址,让人颇有颠沛之感。而从首址到最后搬入新的办公大楼,都是在渭滨区的辖区之内,报社从领导到编辑、记者可以说都是渭滨区的“臣民”。

1984年秋冬之际,最早调来办报的人员,齐聚于渭滨区人民武装部。先是五六个人,再是十来个、二十几个。武装部在渭滨区政府的后边,大门是朝着经一路开的。报社工作人员家不在市上的,就和武装部的军人们同灶吃饭。租用房子,必然是精打细算,精心安排,条件简陋是肯定的,但大家感觉工作新颖,很有意思,所以劲头还是很大的。复刊后的第一张《宝鸡报》从酝酿策划至编采稿件都是在这儿完成的。

1985年2月10日,由于报社人员不断扩大,渭滨区人武部已难以容纳,报社将办公地址迁往文化路南段的宝鸡市复退军人转运站。这儿虽然还是闹市区,但报社工作人员都在市井尘嚣中各安其心、各守其责地工作。记者们骑着自行车出出进进,编辑们伏在案头抄抄写写,辛苦而紧张地办着一张张报纸。

也是在这一年的5月,距从渭滨区武装部迁至军转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,报社又从军转站迁往位于新建路西段的宝鸡市话剧团院内。这儿环境相对安静,办公条件也较好一些。报社的工作人员也觉得满意。这是个文化单位,院子里时常可以见到造诣不凡的话剧艺术家,偶然还可以到排演厅看他们排演话剧。

同样是由于报社人员不断扩大的原因,在市话剧团驻扎刚刚一年,1986年4月15日,报社又由话剧团迁往新建路148号宝鸡市住宅公司办公。住宅公司在汉中路南端(编号在新建路)近邻渭河大堤,工余闲暇还可以上堤观河水流淌,看杨柳依依。在住宅公司,报社租了一座不大的小楼,自成体系。从此,报社有了自己的门卫、传达室、还办了小灶,可以说是比较健全了。

1991年,报社在经二路东段5号自己征地的院落,建起了一栋印刷大楼。或许是为了就近方便吧,报社于1993年5月17日,又从住宅公司迁往同样位于经二路东段的宝鸡市商业大厦,这样,编辑部与印刷厂之间的距离也就只有几百米,加之与印刷厂同在一个院子的报社职工家属楼也早已投入使用,职工上下班、吃饭、休息等等,都不再跑远路了。

1995年7月11日,鉴于印刷厂大楼除印刷业务外,还有余房,同时也有更加方便、也能节省租房之钱的考虑,报社撤离了商业大厦,搬进自己的院子,上了印刷厂大楼。虽然人多房少,办公十分拥挤,但大家心情还是十分高兴,毕竟,我们不再是租房的单位了。

在经二路东段5号自己的院子里,报社编采人员在印刷厂楼上办公、在一楼印刷,十分方便。同时,每天还可以看到正在新建的面临经二路的办公大楼在一天天升高。终于。在2001年5月,报社新建的大楼落成,编采人员才搬进了崭新的大楼。后来由于报社规模的不断扩大,版面增加,其它业务也不断扩展,工作人员也增加,印刷厂大楼又成了采编阵地。

回顾报社搬迁历史,虽然整体上时间不算很长,但仍给人以筚路蓝缕、创业维艰的沧桑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