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视察评估报告
日期:2017-08-04 作者:   发布人:渭滨区政协 

按照全区《脱贫攻坚工作整改方案》的安排,并报经区委同意,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、民主党派成员,深入我区3个镇,随机抽取14个村、85个贫困户,采取座谈讨论、查看资料、入户调查等形式,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视察评估。
    一、视察评估的背景和依据
    4月23日全省追赶超越一季度点评会上,省委副书记毛万春要求脱贫攻坚工作考评必须严格,并强调“按照省委常委会要求,各级人大牵头对精准脱贫工作加强监督,既检查帮扶成效,又监督帮扶干部精神状态。各级政协牵头、民主党派参与,组织实施第三方评估,确保结果真实可信。”5月14日区委印发的《渭滨区脱贫攻坚工作整改方案》明确要求“区政协牵头,民主党派参与,组织实施第三方评估,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公开阳光透明。”5月16日全区脱贫攻坚千人会议之后,区政协贯彻会议精神,落实整改方案要求,研究制定了《区政协脱贫攻坚工作视察评估方案》,明确了视察评估的目标任务、重点内容、范围方式。
    这次视察评估主要依据《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导引》《渭滨区脱贫攻坚工作整改方案》《渭滨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》。
    二、视察评估的组织和实施
    为了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视察评估,区政协由政协主席挂帅负责,按镇成立三个视察评估组,由三名副主席担任视察评估组组长,共抽调26名区政协委员、民主党派成员参加视察评估。
    视察评估工作全区三镇全覆盖。每镇涉贫村抽样20%,贫困户抽样5%,共抽样14个村85户。5月26日至6月6日集中到镇进村入户开展视察评估工作,共召开座谈会16场次,发放填写《村级调查表》14份、《入户调查问卷》85份,并实地察看了中蜂养殖等农业产业项目。区政协召开会议,对现场视察评估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;召开主席会议、常委会议,对视察评估报告进行了审议。
    三、基本结论和工作情况
    我区三镇共有贫困村11个,一般涉贫村49个,建档立卡贫困户1337户3916人,大多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区,基础设施薄弱,产业发展滞后,脱贫难度较大。去年以来,区委区政府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、第一民生问题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奔小康总体目标,牢牢把握“一收入、两不愁、三保障”总体要求,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完善脱贫工作机制,因村因户施策,精准精确发力,创新形成了“3+N+1”模式,开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局面。截止2016末,全区实现脱贫553户1975人,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2017年上半年,按照省市部署和我区《整改方案》《实施意见》安排,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,在全省交叉检查中,取得良好成绩。
    (一)加强领导,脱贫工作扎实推进
    区委、区政府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、区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全区性工作推进会,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。区委书记、区长率先垂范,经常深入贫困村、户,查实情、议方略、谋良策。加强“四支队伍”建设,配强区扶贫办领导班子,充实了13个驻村工作队、43个帮扶工作队力量,对1200余名帮扶干部进行了优化调整,实现贫困村、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,精准帮扶率达到100%,形成了领导带头帮、部门倾力帮、干部合力帮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。
    (二)完善政策,强化脱贫攻坚保障
    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,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,不断完善各项扶贫政策措施,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。区委制定下发了《渭滨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》《渭滨区脱贫攻坚“五提升”工程实施方案》,细化脱贫任务,夯实脱贫责任。区农业局、人社局、卫计局、教体局等“八个一”牵头单位制定了产业增收、创业就业、医疗健康、学生资助等脱贫攻坚政策措施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,确保了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推进。按照扶持对象精准、致贫原因分析精准、帮扶措施到户精准、脱贫成效精准到位的要求,做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户一本台账、一户一个脱贫计划、一户一套帮扶措施,为精准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    (三)精准发力,群众生活不断改善
    优先实施贫困群众土坯房改造,为每户贫困群众补助4.5万元,“鳏寡孤独”及五保户由政府全额出资实施“交钥匙工程”,全区共投入土坯房改造项目资金5780万元。全面实施健康医疗扶贫,区财政设立了 1000万元医疗救助扶贫基金,建立了合疗报销、大病保险、民政救助、“脱贫保”赔付、医疗救助“五道防线”保障。去年以来,全区贫困群众医疗报销 3043人次,报销金额 510万元。着力推进教育扶贫,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到高中12年教育基本实现了学杂费全免,幼儿园、小学生活补贴全覆盖,考上大学的给予一次性补贴,今年先后发放助学资金 115万元。区上出台了《创业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》,先后组织实施中蜂养殖、花椒核桃种植、淘宝电商等培训 3000余人次,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189人,通过就业脱贫专岗安置280人,共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1500余人次。推进农村生活环境大提升,在 29个村修建水泥路 80公里,全面完成农村公路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建设;进一步推动枣园等 11个贫困村农村卫生室提升达标;全区所有贫困户均安装了有线电视,投资 38万元完成 6个贫困村W iFi建设,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方便舒适。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满意率达99%。
    (四)多措并举,产业扶贫成效显著
    出台了《渭滨区农业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》,积极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。大力发展蔬菜干杂鲜果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合作组织,支持石鼓农业观光园、刘家槽樱桃示范园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推进现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。扶持政策到户,按照“村民变股民、资源变资产、收入变分红”的思路,为明确主导产业的 38个村各补助 50万元。高家镇段家磨村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,以“农户 +合作社 +龙头企业”的模式,将村里 2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,区财政为每户贫困户投入 5000元作为股金,投入 2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金,目前已培育了 6.4万个菌棒,预计 9月份可实现贫困户股金分红。区财政投入 498万元,为每户贫困户免费配发 10个蜂箱、 4个蜂群,采取贫困户自养、企业托养和专业户代养等方式发展中蜂养殖产业,实行蜂产品企业订单式收购,去年全区中蜂代养贫困户每户领取代养受益金 1000元。
    四、视察评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
    (一)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不够。个别干部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认识不足,仅仅把脱贫攻坚当作一般性工作去做。个别基层干部对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扶贫理念认识上还有不足,喜好“短、平、快”的扶贫措施,满足于算“收入账”。少数驻村干部仍不熟悉基层工作方法,在制定产业发展思路、推动产业发展上办法不多、措施针对性不强,在协助村“两委”班子理清发展思路等方面作用发挥的不够。
    (二)脱贫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。部分村的产业发展与本村地域优势结合不够紧密,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、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项目。农业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水平不高,帮带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有限。部分群众不愿土地流转,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。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存在技术水平低,贫困户“自养”能力差,代养专业公司(专业户)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。
    (三)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。一些贫困群众有“等靠”的思想,农村甚至出现争当贫困户的现象。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,部分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,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。部分贫困户的住房改造补助款未及时兑现,村组干部及群众有意见。
    (四)对特殊贫困人口关注不够。视察走访的14个村80多户中,超过80%的贫困人口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,大多数的家庭缺少劳动力,往往“无力脱贫”。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75%,尤其是一些患慢性病的贫困人群没有住院治疗,但仍需长期门诊治疗,看病开支大,家庭负担重。对农村精神病患者、懒汉二绺子脱贫帮扶针对性不强,措施不力。这些特殊贫困人口均为深度贫困,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,应予以足够重视。
    五、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
    目前,全区脱贫攻坚工作“三巩固四深化五提升”总思路总抓手已经明确,巩固土坯房改造全覆盖、巩固中蜂养殖全覆盖、巩固健康医疗全覆盖,深化产业脱贫、深化就业脱贫、深化健康脱贫、深化教育脱贫、实施经济组织提升工程、产业发展提升工程、社会助力提升工程、基础设施提升工程、党建聚力提升工程等各项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已经密集出台。这些思路和措施,符合中央和省市委要求,切合渭滨脱贫攻坚工作实际,全区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,把握政策,研究问题,一以贯之抓好落实。
    (一)强化组织领导,夯实基础工作
    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要对帮扶干部思想认识再统一再提升,切实解决帮扶干部的畏难浮躁情绪,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、省市区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上来,以得力的举措、严实的作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。二要强化村级党支部班子建设。深入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制度化,把村级党支部打造成脱贫攻坚的坚强“战斗堡垒”,提高带领群众增收创富能力,进一步整合“四支队伍”形成强大工作合力;三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。要引导贫困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扶贫规划制定、扶贫项目建设、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,充分尊重他们的脱贫意愿和民主权利,使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唱主角、当主体。
    (二)科学分类施策,聚焦精准扶贫
    一是要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,因户因人施策。对具备劳动能力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施“开发式、带动式”扶贫,对贫困人口中无法离乡、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等“三无”人员,可采取将财政扶持资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实体,贫困户享有参与分红权的形式,实现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基本收益;二是要加大特殊人群救助力度。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、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,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,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,帮助贫困人口应对突发性生活困难;三是大力抓好扶志与扶智教育培训。按照《渭滨区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实施方案》的要求,整合人社、教体、扶贫、农林等部门培训资源,促进贫困人口志与智素质提升,确保每户贫困家庭有效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。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、坐等靠要,不愿勤劳致富致贫的,要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,激发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,最大限度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。
    (三)发展特色产业,培育致富沃土
    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,在传统种养产业中探寻产业发展新模式,培育壮大新业态。推进农业与旅游、文化、健康、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,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景观、民俗文化、历史宗教等资源,加快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开发。依托茵香水镇建设项目、晁峪十里油菜花海新景观等项目,发展农家乐、观光农业。推进“古道秦岭·乡约清姜”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,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;二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引领作用。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、龙头企业、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,探索推行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、“龙头企业+贫困户”、“产业园+贫困户”及电商扶贫、光伏扶贫等多种新型产业扶贫模式;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适应市场需求,适度规模经营,壮大特色产业,培育优势品牌,把农业产业结构调顺调优,提高供给质量效益。
    (四)发展惠民事业,提升民生福祉
    一是着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。以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为抓手,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、村容村貌整治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,不断提升村域环境;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,加快贫困村道路工程建设,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,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;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。加快四家坪村、茵香水镇集中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,完善危房改造扶持政策,加快危房改造验收补助款发放进度;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以群众喜闻乐见、参与度高的方式寓政策宣讲于文化活动之中,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了解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,共享文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,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合力推进脱贫攻坚。